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人格与技能的裂变

2012年04月13日 15:43 佚名 点击:[]

如今,观察一些高校的讲座,商界成功人士的故事被无限放大,而具有浓厚历史文化积淀的讲座越来越稀缺,我们不禁要反思,难道大学真的要变成职场训练中心?蔡元培先生在北大讲的最多的是,大学是健全人格的学习实践场所。当今大学生,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存在——

近日,走进一些高校,发现学校晚间讲座有这样一个现象:商界成功人士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被无限放大,训练学生在应聘、交往中的礼仪知识被热捧,还有就是各类考研、考托的广告势头依然强劲。而具有浓厚历史文化积淀的讲座却越来越变得稀缺,即使有,也是放在一个小教室里,无论是听众还是宣传阵势,都难以同上述讲座抗衡。

大学真的要变成职场训练中心?亚里斯多德、黑格尔、萨特真的就要从学术文化的圣地被请出?他们在大学生热议话题中悄然淡出,意味着什么?

其实,不必简单地指责大学变得世俗甚至势利,在现代社会,大学不可能脱离社会的需求,大学生上大学的目的更是希望将来在社会的大舞台上一显身手。上述大学讲座主题的变化,似乎反映了这种社会诉求,似乎又在反过来要求我们教育人有更深层的反思:现代社会,何为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才能真正对人类有贡献?

道与器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才评价的两个基本尺度。

一个对社会真正有贡献的人,必然是道器统一的人。他明道尚道,有高尚的人格,深厚的人文情怀;他发奋钻研,精益求精,专业才华过人。中国近代爱国改革先驱谭嗣同少年时就才气过人,“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但他生于多事之秋,遇国家面临危亡之际,正是由于他胸有大道,才会在中华民族最为危急之时,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发出“改革需流血,但愿从吾起从吾终,死得其所也”的惊世呐喊!

人们永远记住爱因斯坦的伟大,不仅仅因为他造就了相对论,他在科学研究之路上所创造的辉煌推动着时代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在他聪颖的人生思维中,从来就有着对正义、和平的不懈追求,他从来就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有责任感的卓越学者,他在日本悍然发动侵华战争,置人类公正于不顾时,与大哲学家罗素等在英国发表联合声明,强烈谴责日本侵略者的倒行逆施。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孔子说“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不能为器物所控制,而因目标高远,持仁护义。

曾任北大校长并开创中国现代教育风气之先的蔡元培先生早就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他们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人格教育就是道器统一的教育。

一个人只有胸怀远大、人格健全,他才能有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才能从根本上明白为什么而学,学了又为什么,才能将责任和目标融化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全过程中。更进一步说,技能是现代社会人格教育的题中之意。问题的关键是,将技能教育和训练的功能无限放大,大学空气时时弥漫着这样一种暗示:没有应对现代社会的一技之长,在社会上寸步难行。讲素质教育都是空的,无助于你就业签约。于是,本来是天性自由奔放的学生,一向是充满激情理想的本色青年,在这样一个职业训练的空间中,变得谨小慎微、急功近利。

现代化的社会是一个职业身份流动变化异常迅速的社会,期待在大学几年就可以获得社会上可以永远安身立命的知识技能,梦想着在大学能一劳永逸地找到知识技能训练的炼金术,这无异是将自己投向了一个本末倒置的教育误区。即使你在大学已经全盘掌握了当下社会的职业需求,但你投入社会时,很快就会发现,仅有职业技能难以大展宏图,甚至可能难以立足,因为社会不简单是技能知识的模拟放大,它的竞争变化从本质上是对你健全人格的考量。

也就是说,你只有健全的人格,只有具备目标坚定、团结合作、不畏困难、善于学习的基本素质,你才能在职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事实上,无论是在政治文化还是在经济管理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人,就在于他们有一颗“勇敢的心”,有一种人格气象,这是他们能够在各种艰苦历炼中脱颖而出的根本。

上一条:四位一体 特色育人 下一条:知行合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

关闭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葡的京集团8814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电话:0795-3203978  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