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讲话摘录

2014年10月04日 21:19 佚名 点击:[]

据新华社电国家主席习近平昨天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以“儒学: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体现了关注世界前途、人类命运的人文情怀。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也希望世界各国一起把和平发展的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政策和行动之中。

习近平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物质的极大丰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象的。同时,当代人类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习近平指出,在21世纪的今天,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一切理性知识和实践知识依然是人类创造性前进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才能更好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

开幕会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叶选平主持。秘鲁前总统加西亚、坦桑尼亚前总统姆卡帕分别致辞。

开幕会前,习近平会见了出席开幕会的部分外宾和国际儒学联合会负责人。王沪宁、刘延东、栗战书、杨洁篪等出席活动。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理事,国际儒学相关学术文化团体,国际友人及中国各界代表700多人出席开幕会。

讲话摘录

1谈和平思想

中国人民最懂和平真谛

中国人自古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外族入侵和内部动荡,中国人民一度到了濒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中国人民最懂得和平的宝贵,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重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需要和平、爱好和平,也愿尽最大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2谈文化价值

传统文化启迪治国理政

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等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3谈正确对待

不能厚古薄今以古非今

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我认为,应该注重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指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自然规律。)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

第二,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如果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国家、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第三,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我们应该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第四,科学对待文化传统。传统文化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人们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

习近平眼里的中华传统文化

十八大以后,中央高层对“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频繁发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孔庙之行,习近平直言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昨天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习近平再次提及传统文化,指出对传统文化中适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越来越浓。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对于传统文化的阐释,也反映出“习式传统文化观”。

定位

优秀传统文化

是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

2013年3月,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讲话时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习近平提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日新、厚德载物的‘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今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时指出,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浙江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应用伦理研究所所长董根洪教授指出,习近平依凭他对传统文化的广博深入的理解,深刻指出“和”,即和合、和谐、中和的思想。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体与群体的和谐,我们民族的理想正在于此,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也正基于此,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正是在于这种伟大的和谐思想。

结合

实现中国梦

是物质与精神文明比翼双飞

习近平多次深刻阐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还首次将对传统文化的阐述和中国梦结合在一起。

今年3月27日,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阐释了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关系。他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早就向往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中华文明同世界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高文兵指出,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带给中国人民的强烈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豪感,构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众心理基础和基本精神动力。中国梦所包含和显现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石。

态度

树立正确观念

13亿人传播中华文化

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的讲话,更多集中于如何科学地继承和发扬。

去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进一步阐明:要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让13亿人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要通过学校教育、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董根洪研究认为,习近平关于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思想深刻而系统,将我党关于重视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以推动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实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统文化观。

上一条: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研究 下一条:中国最高规格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 丢掉思想文化 国家立不起来

关闭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葡的京集团8814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电话:0795-3203978  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