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人民日报:改革必须立足国情循序渐进

2012年04月05日 16:29 佚名 点击:[]

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积极稳妥的改革思路,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这是中国所有改革的一条底线,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所在。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不仅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我们认识中国改革的必答课题。任何成功的改革,都不是主观臆想的结果,而必须在既定的现实生活中展开。如果没有对现实国情的关照,就无所谓改革;同样,如果不能从具体实际出发,也就不会有成功的改革。

改革是当今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正如大家所看到的,今天中国改革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今非昔比;今天中国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攻坚克难。在这种背景下,以什么样的视野部署改革,以什么样的逻辑深化改革,既关系到改革本身的成败,也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

30多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变化堪称巨大。但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主要矛盾、具体国情,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基本出发点,也是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依据。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国际形势的新变化,都使得“主要矛盾”表现得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只有更加积极地回应群众关切,更好地把握理想与现实的平衡,使改革一步一步推进、一步一步突破,才能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推动中国社会以坚实的脚步不断向前。

这也正是中国改革的现实逻辑。从一开始,中国改革就走了一条从实际出发的渐进改革之路。无论是安徽小岗村土地承包经营的探索,还是广东小渔村经济特区的试验,无论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初期改革策略,还是现代化“三步走”的宏观战略目标,无论是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实践,还是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要求,中国改革的历程遵循的是先易后难的务实路线,谋取的是由点及面的稳步推展。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改革的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空喊口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例,30多年来,我们废除了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精简机构,推进了机构改革;建立了国家公务员制度,提升了公务员队伍素质;实行基层群众自治,扩大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渠道;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完善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些改革无不是针对具体问题,求真务实的鲜明特征,使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事实证明,这样的改革不会一蹴而就,尽善尽美,却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中国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正如许多中外学者所分析的,中国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改革过程的渐进性,确保改革始终在“可驾驭的环境中”进行,这样的经验弥足珍贵——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对于十多亿人民的社会福祉来说,没有比稳定更重要的了。

当然,循着这一路径我们也要看到,在先易后难的改革次序选择战略下,改革的骨头必定“越来越难啃”。一方面,我们不能对矛盾问题视而不见、畏首畏尾、消极停滞。另一方面,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搞改革,也需要格外审慎、稳妥推进。在当代中国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的大环境下,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积极稳妥的改革思路,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这是中国所有改革的一条底线,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所在。

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从我们脚下的中国土地出发,既坚定不移地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总揽全局、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我们就一定能够把改革不断推向前进,使国家有更好的前途,社会更加稳定和谐,人民有更好的福祉。

上一条:东盟峰会声明称热炒南海问题干扰东盟发展方向 下一条:李克强: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关闭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葡的京集团8814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电话:0795-3203978  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