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美国知华派学者兰普顿:中美关系处于临界点

2015年05月13日 10:51 佚名 点击:[]

原标题:克里将带“问题清单”访华美学者:中美关系处于临界点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正值亚洲邻国和华盛顿关注中国海上活动增加、朝鲜局势引人忧虑之时,美国国务卿克里本周末将要到访北京,会晤中方领导人。”路透社12日报道美中双方同时宣布克里访华消息时,似乎有意无意地强调双方关系令人担忧的背景。报道称,克里是众多美国盟友纷纷加入亚投行以来访华的最高级别美国官员。中国主导的亚投行被视为中国对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领导地位的挑战。

克里这次是带着一系列美中关系中的“问题清单”来访的。“德国之声”12日称,美国关注的重点将放在亚投行的治理标准、中国汇率政策、气候变化以及中国对信息和通信技术法律法规等问题上。美国虽已公开表示欢迎亚投行,却仍强调确保高标准的必要性。美国国会近来多次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获取不公平的贸易竞争优势。华盛顿还对中国近来加强在与多个邻国有争议的岛屿填海造地及基建活动表示忧虑。

一些“知华派”的美国学者对目前美中关系的走向“深表忧虑”。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研究系主任兰普顿日前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世界中国学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表示,“尽管美中关系的根基还没有坍塌,但是美国政策精英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倾向于把中国看成是美国在全球主导权的一个威胁,而在中国,越来越多的精英派别与民众也把美国看作是阻止中国获得应有国际地位的一个障碍”。“美国之音”12日引述兰普顿的话称:“我们各自的恐惧比关系正常化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超过我们对双边关系寄予的希望。我们正在看到对以积极为主的美中关系的一些关键的根本性支持受到侵蚀。”报道称,曾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的兰普顿不久前被评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中国问题学者,名列中国学者所说的美国“知华派”榜首。

兰普顿并不是唯一对美中关系表示忧虑的学者。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高级顾问、前美中贸易理事会主席柯白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他很认同兰普顿对美中关系的判断,他认为,“忽视现在正临近的危险是不明智的。我们都需要认识到这些危险,并尽最大努力避免这些危险成为现实。”

“中美之间的竞争性因素在突出,这是事实”,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12日对《环球时报》说,中国外交政策确实有变化,以前我们强调稳定,现在则强调稳定与有所作为并重。这导致不少人对中国的疑虑和担忧在加强。同时我们近来推出的金砖银行、亚投行以及“一带一路”等措施,被人误会中国在向国际格局发起挑战。陶文钊说,美国人持这样的看法主要是因为中美经济差距缩小。但中美也有很多扩大合作、管控分歧的机制,比如战略经济对话等。特别是两国领导人的直接接触对中美关系的影响非常大。中美两军近来的交往非常热络,就是因为两国首脑直接给予政治支持。这些都是中美关系中积极的一面。

(环球时报驻外记者纪双城孙微青木陶短房蓝雅歌陈尚文谭福榕陈一王晓雄)

环球社评:兰普顿对中美关系的悲观值得重视

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本周末访华的消息昨天正式公布,中美双方将就新一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以及习近平访美等事宜进行沟通。在中俄关系刚有过耀眼的呈现后,北京与华盛顿构筑互信的努力进入人们的视野。

然而中美关系或许不像这些日程所显示的那么令人鼓舞。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著名学者兰普顿几天前的一个讲话引起中美战略学界的密集注意。兰普顿认为,尽管美中关系也有一些进展,但是整体上正在朝着一个不可取的方向发展。

他说:不幸的是,自从2010年左右开始,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美中关系的临界点正在接近。我们各自的恐惧比关系正常化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超越我们对双边关系寄予的希望。我们正在看到对以积极为主的美中关系的一些关键的根本性支持受到侵蚀。

多名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学者认为,兰普顿对中美关系的悲观描述值得重视。

中美关系作为一个超级庞大的复杂系统,其近来的动向大概很难用“改善”或者“恶化”这样的简单词汇来概括。一些学者相信,中美关系围绕传统摩擦的“硬伤”诸如对台军售、人权这一类并未增加,但新涌现的第三方因素导致的“软伤”诸如南海问题等迅速增多。“软伤”未直接对中美关系的态势造成波动,但影响双方的战略心理,严重侵蚀战略互信。

他们指出,前些年中美虽有台海危机的严重困扰,但两国社会对中美“不可能开战”的信心相当坚实。现在的情况在微妙变化,尽管两国发生军事冲突的实际可能性没有增加,但双方都有人在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确实不想打仗,但现在看起来似乎必须为一旦发生的冲突进行准备。

中美开展更加有效的战略沟通十分必要。比如中国对美日加强军事同盟以及美国在亚太的其他军事部署疑虑很重。反过来,美国对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一些姿态也常常往“最坏的”方面想。美国常说它在西太平洋的布局“不针对中国”,中国则强调我们做的事都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权利,而且是其他国家都做过的。中美的解释都说服不了对方,双方或许有必要把各自的战略意图做进一步阐述。

中美这些年积累了大量管控危机的渠道和经验,它们有效降低了中美发生摩擦的频率,这些正面资源转化成两国互信质的提升需要一个条件,那就是中美对战略利益交织的亚太地区要有一个共同的愿景。那样的愿景要给中国成长留足空间,彻底接受中国崛起,同时要确保美国国家力量与其对世界领导力之间的关系不受到中国崛起的致命冲击。

近来有美国学者提到美国应尊重中国增加军费的权利,同时希望中国军费有一个所占美国军费比例的“上限”。还有人探讨美国不应追求在第一岛链内的军事优势,这些话题都挺新鲜,毕竟,在美国围着中国海岸线不断搞抵近侦察的时候,让中国人“信任美国”实在是无稽之谈。

中国在未来很长时间里仍将是中美之间较弱的一方,中国发展经济以及解决国内问题的任务十分繁重,不可能将全面挑战美国定为国家目标,中国对美战略心态将长期是防御性的。美国如果现在就感受到紧迫的“中国威胁”,无论有多少具体原因,总体上都很荒谬。它说明美国对国家安全的要求太过分甚至霸道,它很大程度上在“庸人自扰”。

“退一步海阔天空”是中国的一句古训,中华社会对它的主张是不问境遇顺利与否的。美国人也应当学习、接受这一观念,避免进攻性思维的过度放纵。

上一条:媒体:极端分子借色情传“港独” 用邪教形式吸引信众 下一条:李克强:在全社会形成“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氛围

关闭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葡的京集团8814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电话:0795-3203978  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