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标准引领 资源共享 加快打造高水平铁道机车专业群

更新时间:2024-06-14 08:48:05  文 章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次数: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以紧贴产业的标准体系为引领、推动群内专业布局优化调整,以柔性化的专业群管理为重点、推动群内资源整合共享,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推动专业群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持续提升铁道机车专业群建设质量,推动形成轨道类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新范式,大力培育新时代“铁路工匠”。

一、实施背景

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对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要素全方位融合极其重要。铁道机车专业群针对对接产业链不够紧密、群内建设资源重复松散、产教融合不深等困境,积极对接重载机车、高速动车、城际动车、城轨地铁等智能化现代轨道交通载运装备的驾驶操纵与维护检修岗位群,构建以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为核心,以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铁道车辆技术专业、城轨车辆技术专业为支撑的铁道机车专业群,形成轨道交通载运装备运用领域全覆盖的人才供给侧架构。

二、主要做法

1.以紧贴产业的标准体系为引领,推动群内专业布局优化调整。专业群聚焦轨道交通装备高端产业的核心装备制造、智慧运用管理等产业高端,与中国中车合作,产教联动共生,岗课对接融通,构建了以人才供需匹配、能力素质模型、课程体系开发、标准体系架构为四步标准的专业标准体系开发路径。首创了同步联动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人才供需匹配分析谱系图,搭建了企业职业与学校专业两大领域“标准融通”的桥梁。以谱系图为桥梁,贯穿用人、育人、评价三个环节,确立了涵盖职业技能标准、专业建设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专业评价标准四类标准的标准体系开发框架。从行业标准到专业标准,专业群指导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优化专业布局,调整专业设置,强化专业内涵。

2.以柔性化的专业群管理为重点,推动群内资源整合共享面向轨道交通装备运用企业的机车运用、机车检修、动车检修、电客列车驾驶等岗位,开发“知识图谱”“技能图谱”和“认知图谱”,建成21个“复合能力大模块”、83个“项目/课程中模块”、305个“工作任务小模块”,群内实现“学生按模块选课”“教师依模块组合”“教材按模块编写”“教法分模块设计”的教学组织与管理。面向培训与学历教育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习者,群内系统设计“专业群基础实训+专业群技能等级专项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专业实习”的四层次、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建设开放共享型校内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实训基地。

3.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推动专业群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基于学校“专业群级-专业级”校企合作工作机构,全面参与广铁集团组建的机务、车辆等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长沙地铁公司组建城轨车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4次专业群建设研讨会,实时跟踪轨道交通前沿、关键技术,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广铁集团共建产教融合基地,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共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学院,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三、成果成效

1.群内标准体系引领度高。专业群主持2个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研制,牵头轨道交通装备类国家专业目录修订,牵头教育部行业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参与中国中车10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研制,共开发各类标准89个。4个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技能抽查标准均获评湖南省优秀等级,为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开发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2.群内资源共享度高。充分发挥集群效应,有机整合课程资源、教师资源与实训资源,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效益最大化。统筹兼顾群内资源共享性与专业技能独立性,构建群内“固定岗+流动岗”队伍建设新机制,与轨道交通大中型企业联合建立轨道交通装备运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专业群双师型教师达95%;建设共享型轨道交通机车车辆模拟驾驶体验馆、模拟检修体验馆、数字博览馆、铁路精神素质教育馆4馆,建成22个共享型轨道交通装备运用校外实践基地,整体覆盖轨道交通产业全链。

3.群内人才培养产出度高。形成“育训双途径,能力三层次,证书多工种”的“2+3+X”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新范式,开创实施全学分制的弹性学制、走专业制和走课制,3个专业试点本科层次培养5年为国家培养5375名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870毕业生整体就业率95%以上,成长为“高铁工匠”“铁路工匠”的16人,引领一线高端人才培养。

四、经验总结

1.选好龙头专业是前提专业群是以重点专业为龙头、为引领,要选择直接服务于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专业和战略新兴专业,社会需求大、学校实力强、人有我优的专业为龙头专业。

2.深化产教融合是关键。校企共同研判科学规范、国际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托行业、面向企业建重点专业和建设专业群,这是建群的逻辑和关键。


上一条: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四个适应”为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 下一条: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搭平台 重融入 建制度 激活科教融汇新动能

【 文章录入:付一夫    责任编辑:付一夫 】 

Copyright ? 2012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葡的京集团8814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高职教育研究所办公电话:0795-3203833  高职教育研究所邮箱:yczygjs@163.com  管理登录  设计制作:网络信息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