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动态  
 
  职教动态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推进路向

更新时间:2022-01-27 21:47:48  文 章作者:李莹,闫广芬  文章来源:职教论坛  点击次数:

高水平专业群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点,是推进高职院校深化改革,提高教育供给质量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要立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根据产业链或岗位群需求,按照专业群建设的内在逻辑科学组建专业群,整合校内外专业资源,凝聚人才培养合力,进而提高服务企业,服务产业,服务社会的能力。

一、基于人才培养导向考察专业群建设的科学性

鉴于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特点,专业群的组建既可以跨专业大类进行集群整合和建设,也可以“以强带弱”“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正是专业群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及深度校企合作,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个性化的学习选择,让学生可以在更宽广的职业领域、多元的专业方向、更丰富的课程模块中进行选择,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专业群建设的逻辑起点就是围绕产业发展,培养更多供需对接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建群的目的是整合资源、互促共赢、产教融合,增强发展的适应性,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对专业群的组建进行科学地论证与设计。考察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合理性与可行性应考虑:是否基于学校发展需要、是否真正匹配区域产业需求,能否为专业建设带来新的增长点;专业之间的关系是否基于相应的逻辑关联,资源能否共享或互补;校内外现有的专业、师资、课程、实习实训等条件对专业群建设的支撑,等等。这是专业群建设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需要邀请政产学研的专家集体进行论证。专业群建设是一个系统的改革工程,是学校的发展重点和方向,既要考虑市场的需求侧又要关照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两个方面。专业群同时又是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组织形态,专业群的内在组成决定了专业群的外在服务面向,不同的专业群有不同的建设模式,这都基于前瞻性的调研、分析与科学论证。科学组群是发挥专业群人才培养集聚效应的前提,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需要着力人才培养这个核心目标,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以整合校内外专业群建设资源为重点

专业群建设是打破原有专业组织、资源的约束和限制,改变现有的基于工作岗位的窄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包含教学资源、师资配备、实训体系等在内的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活动。所以,整合和优化校内外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是专业群建设的重点。

1.校内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专业群建设应充分发挥集群效应,对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和实习实训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强化资源共建共享。首先是课程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学生的基本素质、行业通用能力、专业操作能力均来源于课程,高职院校要依据专业群的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根据“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的原则,构建“职业通识能力+专业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的课程模块,建立“公共平台课程→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专业群课程体系,且形成“低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课程群。其次是专业群实习实训基地和平台的整合。高职院校将专业群内相近、相关的实习实训基地、平台和项目进行集约化组织与管理,建构实习实训综合共享平台。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集专业、课程、师资、学生管理与运行的教学管理系统,通过系统获取的教学运行大数据,可为专业群的后续建设与改进提供依据与参考。

2.校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专业群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组织形态,其“跨界”的特征不仅体现在校内专业与专业之间,而且还涉及到政府、行业企业等相关利益主体。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在对校内资源进行调整和优化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政府以及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与合作。首先,依托政府和行业企业资源,推进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等办学模式改革,探索“以群建院”“以院建群”等建群模式,完善“政、产、学”多方协同的办学体制机制,促进专业群多方资源聚合与多元主体共建互促。其次,围绕人才培养搭建政府与行业企业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或中心。政行校企建立人才共育、基地共建、师资共构、信息共享的平台与中心,以项目为纽带促进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资源合作与共享。保障高职院校依托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动态以及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等信息,进而对专业群进行动态调整,实时优化专业布局,使得专业群紧贴产业行业发展,增强专业群的外部适应性。

三、创新专业群建设的管理与运行机制

提高专业群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激发其内生动力。

1.建立专业群组织实施工作机制。成立专业群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专业群建设组织体系,整合校内外不同资源,打破专业壁垒,实现协同创新,构建以专业群建设负责人为统领,各专业负责人或带头人分工协作,骨干教师具体组织实施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等共同参与的专业群建设治理委员会,开展专业群建设与发展论证,并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基本依据,设立可量化的、可描述的专业群建设数据或指标,定期召开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群建设进行诊断和改进,确保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紧随产业人才需求。

2.建立专业群质量保障机制。要建立与专业群发展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如建立专业群负责人制、专业群课程与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创新团队等;建立人才培养工作诊断制度,建立专业群评价指标体系,推进专业群内部质量诊断和改进,促进专业群发展的可持续性。

3.建立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第三方组织等共同参与的专业群发展评价反馈机制。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和相关平台的大数据,定期对专业群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跟踪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定期公布人才培养年度质量报告,突出专业特色与服务社会功能;构建“政府+企业+学生+家长”“互联网+”多元监控反馈模式,强化社会、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的监督反馈作用,完善专业群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的督导反馈制度,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适需度。

四、校企共育打造高水平的教师创新团队


专业群建设中,教师团队建设是关键。高水平教师队伍是专业群建设的坚实基础,是专业群发展的根本保障,组建高水平的、结构化的教师创新团队同时也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任务。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大对现有师资力量进行培养培训的力度,制定分层分类实施培训的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整体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服务行业企业能力。尤其是加强对专业带头人和专任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为专业群建设提供拔尖人才。其次,引进高学历人才和企业工匠之师,组建高水平的结构化教师团队,坚持校企共育,打造一批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团结高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形成专业群教师团队的数量优势和结构优势。即结合专业群建设与人才培养需要,有计划地引进具有博士学历的具有一定理论素养的高素质教师的同时,制定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引进计划,建立大师工作室,以技能大师为实践教学带头人,通过传、帮、带,提升学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内引外培,校企共育”逐步建立与完善专业群教师团队。再次,创新教师发展机制。如,建立和完善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激励机制,将教师社会服务工作量折合成教学课时并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完善教师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支持和鼓励教师更多地将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落地;实施教师工资福利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健全“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导向的绩效工资制度等等。通过创新教师发展机制,激发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赋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节选自《职教论坛》2021年第12期



上一条:职业教育育训并举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机理 下一条: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学校的四个关注点

【 文章录入:龙启文    责任编辑:龙启文 】 

Copyright ? 2012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葡的京集团8814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高职教育研究所办公电话:0795-3203833  高职教育研究所邮箱:yczygjs@163.com  管理登录  设计制作:网络信息管理中心